“天柱山”一个被汉武帝称为“南岳”的地方 隐藏着如此多的故事
 
                公元前106年,即西汉元封五年,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正式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南巡。
随着文景之治的成功,富裕的大汉朝开始向海洋扩张。到汉武帝时,凭借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(今浙江省东南部)、闽越(福建部分地区)、南越(广东广西部分地区)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,巩固了海疆,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。汉武帝一生曾七次巡海,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他的“第三次”巡海,为什么要把这个“第三次”巡海单独列出来述说,因为,这次他做了一件事:把天柱山封为了“南岳”!
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年)冬,武帝先南巡江西、湖南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,再从浔阳(今江西九江、湖北黄梅一带)率一只大船队“自浔阳浮江,射蛟江中,获之”。顺江而下,到安庆视察了安庆以下菜子湖口的枞阳(安徽枞阳)造船基地,又增添船舰及水兵然后“舳舻千里,薄枞阳而出”,顺江而下,出长江口,入东海,沿海北上至琅邪。据司马迁在《史记封禅书》中记载:元封五年冬,武帝“至江陵而东,登礼潜之天柱山,号曰南岳。浮江,自浔阳出枞阳……”。《汉书武帝纪》也有相同记载:“五年冬,行南巡猎,至于盛唐,望祀虞舜于九嶷,登潜天柱山……”
专家研究认为,汉武帝行经善士坊(今野寨附近林家河边),路过一桥,后人称此桥为旌驾桥。北上到一岗,设坛祭拜,遗址在今潜山野寨中学院墙后边。祭岳台3层高5米多,占地500多平方米。祭岳台两侧有石雕门神两面,面像为勇士,身佩长剑,怒目圆睁。祭岳时,汉武帝亲自点火祭拜,号天柱山为南岳。祭台上,当时有一座“汉燎亭”,可惜的是明末时毁于兵火。
而据乌以风《天柱山志》载:“汉武帝祭岳所用之大镬(锅)四口,四百年前犹存于山谷乾元寺,明末始毁。”相传,汉武帝祭台时,看见五岳在云中出现,随命当地官员在祭岳台前建五岳祠。
据《安庆府志》载,五岳祠也毁于明末兵火,今天仍可见一段砖墙遗迹。
这里我们可以看到“至江陵而东,登礼潜之天柱山,号曰南岳”,汉武帝把天柱山封禅为“南岳”,自此以后700年间,天柱山都以南岳之名,与泰山齐名华夏。直到隋文帝诏改江南衡山为南岳,其间700年,所称南岳,即天柱山。南岳称号南移后,天柱山人称“古南岳”。
行走着“皖山”“皖水”间,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大汉雄风历历在目,而“古南岳”天柱山历经历史沧海桑田,依然如一位威武的大汉将军,守护者华夏儿女。
发布于:安徽